设为首页 | 返回主站 | 联系我们
 
首页 部门简介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工作动态学习研究办事指南下载中心联系我们
绿色低碳大学建设的“节”、“减”之道
发布时间:2013-01-12   来源: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   作者: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摘   要:开展节能减排、努力建设绿色、低碳校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本文通过总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节能减排工作,综合分析所取得的效益,得出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一些体会,并进而提出高校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的下一步建议。

关键词:节能减排 绿色 低碳 节约型校园

     一、高校节能减排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开展节能减排、努力建设绿色、低碳校园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也提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曾在中央17个部门联合举办的“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启动仪式上指出“努力让节能减排成为学校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让节能知识走进课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深入推行节能减排工作,既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能源紧张等诸多问题的迫切需要,又是每个人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高等院校更应“率先师表”,不遗余力的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并通过实践教育、环境教育、管理教育等途径担负起自身的历史责任。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国家的号召,高度重视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校园建设工作,紧紧围绕“节能减排、绿色校园、低碳校园建设”这一主题,以节约使用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电、节水、节气、节能、减排等工程项目为重点,积极探索绿色校园、低碳校园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

    二、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节能减排工作特点

自2004年以来,我校各部门通力配合,先后实施了22个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校园建设项目:建立了中水处理站、雨水收集、污水处理等一系列的水资源收集和处理项目,对校园内水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循环利用,实行洗澡用水和饮用开水的智能化管理措施,在节约用水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采取了改造供暖管网水平衡调控系统、回收锅炉烟气余热、利用太阳能烧开水和加热浴室洗浴用水等节气措施;全面开展科学用电节约用电,实施了对配电系统进行改造等共9项节能改造;在可再生能源开发和利用方面,对新图书馆实施水源热泵供暖及制冷技术、对学校主楼外墙实施保温节能改造、对科研楼实施地源热泵供暖及制冷技术等新型节能减排技术,全方位打造绿色低碳校园。综合对比其他兄弟院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节能减排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占地小,校园面积仅516亩,建筑面积378,703平方米,在较小的校园里开展了22个节能减排项目,开展的项目多、措施多,涵盖水、电、气、新能源等各个领域。

   (二)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节能减排工作起步早、策划早、实施早。在国务院颁发《关于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国发[2005]21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以及教育部颁发《教育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通知精神做好建设节约型社会近期重点工作的通知》(教发[2005]19号)等文件前一年2004年,我校就已开始着手中水站一期建设项目,拉开了节约型校园建设的序幕。

   (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节能减排工程不是由某个部门、某位领导突发奇想的主观决定,而是学校历届领导根据客观实际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做出的战略决策。因为地处北京,有用水指标限制,为解决学校用水紧张问题,我校充分利用原有地下洗煤池、沉渣池改造建设中水处理站;为解决按照国家要求供暖进行“煤改气”后烧锅炉支出一天能烧掉一辆桑塔纳的高耗费问题,才逐项实施了供暖管网水平衡系统的分区分时供暖、烟气余热回收、太阳能预加热等技术改造工程。

   (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节能减排工作在实施工程中,其教育效应、示范效益发生了质变和链式反应,超出了改造项目实施初期单纯地经济上的“节、减”目的,取得了综合收益。

    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节能减排工作的效益分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采取的一系列节能减排、绿色低碳校园建设工作既节约了能源,又减少了常规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持生态平衡,取得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教育示范效应等综合效益。

   (一)经济效益。为了准确测算我校的节能数据, 2009年4月我校聘请专业能源审计公司对学校已经实施的10个节能减排改造项目进行了能源审计,在近年来学校学生人数、建筑面积与绿化面积增加的情况下,2011年6月再次特邀第三方能源审计公司对我校已经实施的22个节能项目的耗水、耗电、耗气等实际运行数据进行评估审计,其《能源审计报告》指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年节约水资源36万吨,年节约水费144万元;年节约天然气441.41万立方米,年节约天然气费用828.49万元;年节约电量399.4万kWh,年节约电费192.91万元。22个项目年节约共5757.41吨标准煤,年节约费用共1240.67万元。年减少碳排放13242.05吨。

    纵向比较,我校节能改造工程实施后节能效果大幅提高。横向比较,据统计2010年北京各高校人均年水消耗量为30吨,天然气为286千克标准煤,电力为84千克标准煤,我校人均年水消耗量为19.01吨,天然气消耗量为196.11千克标准煤,电力为67.98千克标准煤,我校的人均能源[1]消耗量均远远小于北京高校能源消耗量。

   (二)社会效益。我校的绿色低碳校园建设赢得了社会的关注与认可。2007年,在国家发改委、中宣部等14个部委联合开展“节能减排全民行动大型主题宣传活动”中,我校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首批先进试点高校之一;2008年,被北京市确定为“节约型学校”建设优秀高校;2010年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后勤管理分会全国高校节能联盟评为全国高校节能管理先进院校。2009年12月,《教育部简报》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绿色校园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为题,对我校绿色校园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2010年3月,《中国教育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题为《对外经贸大学节能减排“减”出个绿色校园》的报道;2010年4月,《南方周末》以《大学也低碳》为题,报道了我校低碳减排工作情况。我校也多次接待前来参观的兄弟院校同仁和国外来宾。

   (三)教育效应。我校的节能减排工作也注重育人的功能,特别重视对在校师生节能、环保意识的培养。例如在新能源利用上安装一部分太阳能路灯、风能发电等设备,虽然这些新技术的投入成本高、经济效益有限,但是在育人方面发挥了良好的教育示范作用。同时,我校定期开展节能减排校园行动主题教育活动,在新生入学教育环节中坚持节能减排宣传教育,使绿色低碳的概念渗透到学生生活与学习中。另外,一些学生社团也积极宣传并开展丰富多彩的倡导绿色低碳的主题活动。我校的绿色协会开展“低碳总动员”环保寝室评比、“为世界添绿”植树、废旧纸换再生纸绿色兑换、组织学生参观中水站和供暖总控制室等活动,并承办北京市“再生资源回收日”进校园宣传启动仪式,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的活动向在校师生宣传“绿色、环保、节能”的理念。关注环保,建设低碳、绿色校园,已逐步在贸大学子中形成共识。当具有节能减排理念的学生毕业后走出校园,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将低碳环保的先进生活理念推广到社会中,一定会成为推动我国社会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

    四、高校节能减排工作的一些体会

    根据近几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节能减排工作的具体实践,我们整理出以下几点体会:

   (一)节能减排是高等院校应尽的社会责任,是关系到子孙后代、利国利民的大事,抓好节能减排,建设绿色校园、低碳校园是我们高校必须坚持的道路和方向。

   (二)节能减排是全员性的工程,应体现“全园覆盖,全员参与”,不能只是一、两个部门来完成,后勤、基建、财务、资产、学工、教务等各部门、各学院都必须通力合作。

   (三)节能减排必须考虑其“外延性”,不仅要测算现阶段的经济效益,还要把目前的效益与长远的效益结合起来,综合考虑长期的社会效益、教育示范效应。

   (四)节能减排要找准项目,在选择节能技术改造措施上要充分调研,因校制宜地做好可行性论证,将前期的功课做足了再决策。

   (五)根据高校推行节能减排工作的实际需要,还应积极争取教育部和财政部等上级部门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

    五、高校节能减排工作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目前各高校已经实施的节能减排项目上普遍存在投入大、见效慢、投资成本回收周期长甚至入不敷出的现象,有“节能不节钱”、“节气不节电”的说法,针对上述情况,各高校在节能减排工作投入上存在不同意见,下一步高校开展节能减排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高校应坚持倡导绿色校园理念,坚定不移地推进绿色大学校园建设,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推进低碳校园行动计划,积极探索新的节能减排技术应用。

    其次,在硬件上引进新技术的同时必须保证后期管理的软实力不能脱节,逐步建立健全学校节能监控体系的各项指标,健全奖惩制度,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等管理制度;在加强内部管理与培训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师生员工的节能宣传教育与引导,多从能源使用“人”身上挖掘节能潜力。

再次,从整个社会层面来看,如果每所学校都建立自己的水处理、供暖系统、供电设施,一是难以形成较大的规模效应,二是会导致区域内重复投资,浪费国家资源。如果条件允许,相邻院校的节能减排项目可以选择由校内自建转向区域共建的更优思路,最大效率地发挥节能减排的投资效益。

展望未来,我们充满自信,只要大家不断努力,建设节能环保、低碳排放、“宜教、宜学、宜研、宜居”的绿色低碳大学一定能够实现。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安徽新华学院总务处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西路555号
皖ICP备05005190号 联系电话:(0551)65872608 65872618 65872628 65872638 传真:6587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