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返回主站 | 联系我们
 
首页 部门简介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工作动态学习研究办事指南下载中心联系我们
论新时期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的内涵要求
发布时间:2010-10-12   来源:淮阴师范学院   作者:相井成 皮光纯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一直把“三服务,两育人”作为工作宗旨。在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过程中,大量社会企业和个体经营户进校服务,形成多种服务主体并存与竞争发展的局面,服务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日益增强,而“育人”意识有所淡化。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如何对待“服务育人”的宗旨成为重要课题。根据高等学校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总体要求,高校后勤应当重视理论与实践创新,建立“服务育人”的新体制、新机制,改进育人方式,提高育人水平,追求实际效果。
    一、高校后勤生产方式的变革对服务育人工作的影响
    1、1985年清华大学后勤提出“服务育人”口号,得到全国高校后勤普遍认同,被尊之为必须永远坚持的行业“宗旨”,会议文章经常提到,但缺少深入研究和公认、清晰的描述。有的把后勤员工称为“不上讲台的教师”,是把自己当作教育工作者,愿意自觉承担一些教育责任,尽管没有得到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同,但后勤利用自身资源为学生开设的劳动课、技能训练、勤工俭学、社会实践等在不少高校取得相当成果,一些往届毕业生回忆从中获益匪浅,对自己的人生影响深远。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启动以来,市场经济服务方式逐渐取代计划经济服务方式,后勤生产关系发生根本变化,员工主人翁地位受到挑战,要不要坚持、如何坚持“服务育人”的宗旨,值得认真研究探索。
    2、“服务育人”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后勤市场日益开放,社会企业成为服务主体之一,因其是市场经济产物,不背负历史袍袱,成本较低而竞争力较强,校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有的非常善于经营,但普遍缺乏育人意识;后勤实体生存发展受到严重威胁,往往把着眼点和主要精力放在巩固地盘、开拓市场上,过去效果良好的劳动课、社会实践等大多已被放弃,有的后勤实体自顾不瑕,只能勉强维持生存,服务育人的研究与实践也就应者缪缪。
    3、高校领导层与职能部门对后勤实体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大量农民工和城市下岗人员成为后勤实体主力军,辅之以社会企业或个体经营户。社会分工决定了后勤员工在高校校园中的弱势地位,学校对后勤育人功能认识不足,关心扶持不够,缺少应有的资源投入,对后勤服务人员缺乏正确引导和思想培训,即使有些后勤实体、员工利用自身资源和专长开展一些服务育人活动,也很难获得校方的认同与支持,如学生参与后勤组织的社会实践、义务劳动、技能培训以及聘用的各层次助理等,在学生综合测评中得不到体现,而参加其他的社团组织或活动则有加分及奖励的可能;有的高校擅自取消大学生劳动课,学生“一心只读圣贤书”,长期脱离生产实践,其结果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缺乏技能。有的大学生轻视体力劳动,对劳动人民缺少感情,成为不愿下基层、不愿到艰苦地方工作的重要原因。
    4、高校后勤缺乏服务育人的主动性和外部动力。主要原因:(1)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只是软任务,没有硬性指标,学校也缺乏激励机制。(2)后勤社会化改革虽已历十年,但机制体制仍未健全,配套政策滞后,新型保障体系还处于构建过程中,有待实践的最终检验,相关理论、文件很少有服务育人的提法与要求。(3)后勤管理层定期轮岗,导致后勤各项工作的短期性、暂时性、功利性,而服务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艰苦、系统的工程,既需要理论研究,更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进行细致有效的实践安排,有的还需投入财力和物力。(4)后勤队伍不稳定。“市场提供服务,高校自主选择”,一方面可以优化配置后勤资源,减少学校投入,但也容易导致管理队伍更换频繁,难以形成统一协调和谐的服务育人文化,难以获得既懂教育、又懂市场的高素质人才队伍,而把“服务育人”尊为宗旨的社会企业少之又少,追逐利润是他们的主要选择。
    二、服务育人体现高校后勤姓“教”的本质属性
    1、高校承担着向社会输送合格有用人才的重任,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每一个环节对学生的成长成才都不可忽缺,无可替代,学校应从战略高度认识并重视后勤在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据深圳电视台报道,香港大学今年颁发名誉院士的名单中,出现了一位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文化教育、来自基层的食堂服务员。这位被学生们尊称为“三嫂”的82岁老婆婆袁苏妹,曾于港大食堂服务44年,另外还是“宿舍灵魂人物”。这所大学用“名誉院士”的头衔,表达对她的尊重。虽未见港大有“服务育人”的提法,但这种“港大精神”足以昭示他们对服务育人工作的重视。“港大”精神对内地高校应有所启示,“名誉院士”、“杰出人士”等荣誉不应专属于精英阶层,对杰出的普通劳动者也应给予尊重。高校后勤在建立新型保障体系的同时,必须坚持其教育属性,而不能只讲究经济属性,对后勤员工多一分敬重,给予后勤经费、人才特别是政策上支持,充分体现后勤服务的“公益性”。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及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后勤服务育人的制度化、长期化,真正形成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环境氛围。
    2、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后勤行业组织及其专业委员会,对整个后勤行业提出明确的目标要求。应当研究和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的方法、途径,指导各高校后勤开展丰富多彩的服务育人活动,将服务育人作为对高校后勤工作检查评估的重要内容,如《江苏省高等学校文明食堂和文明宿舍评分标准》对后勤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环境育人和食堂(公寓)文化都有不同程度体现,促进了全省高校后勤服务育人工作的开展。
    3、高校后勤服务市场首先必须遵循经济规律,按市场法则运作,同时必须遵循教育规律,根据学校要求、规章制度及行业规范提供服务。无论是高校后勤实体还是进驻高校的社会(个体)企业,面对的都是一群特殊顾客──大学生,他们同时具有两种身份,即一是消费者,二是受教育者,尽管其生理上已相对成熟,但心理上还很稚嫩,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形成阶段。无论是后勤实体,还是社会企业,或者是个体经营者,只要从事校内服务,都应当把“服务育人”当作一种社会责任,当作先进的管理理念向服务者灌输、渗透,并使之成为自觉行动,在员工中培养和树立“三嫂”式典型人物,宣传和发扬她(他)们的事迹,努力把后勤服务市场变成服务育人的重要阵地,为学校培养合格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三、顺应时代要求,加强对服务育人工作的理论研究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后勤社会化改革理论研究已相当深入,但如何继续坚持、贯彻落实“服务育人”宗旨的研究则明显滞后。服务育人作为一种先进的服务理念,应当属于后勤先进生产关系的范畴,当前只有部分后勤人在孜孜探求,但缺少系统论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不断深入,“服务育人”在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中仍应占据重要地位,当代后勤人不应满足于单纯服务或埋头经营,必须把服务、经营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经营上讲究保本微利,服务上精益求精,育人上强调实践效果,体现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市场经济服务方式逐步取代计划经济服务方式,服务育人也应当与时俱进,,赋予崭新的时代内涵。
    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密切联系高校后勤实际,关注大学生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高校后勤“服务育人”现状进行广泛的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与归纳总结,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对“服务”与“育人”的内容、形式、效果及内在联系、客观规律进行清晰描述,获得可操作的一套具体做法,从而有效地指导实践。
    四、坚持科学发展理念 在新形势下努力实践服务育人宗旨
    1、发达国家高校后勤自发的“服务育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后勤社会化水平普遍很高,后勤服务非常周到,但都没有“服务育人”的提法,可是后勤服务追求育人的功能,则是各国高校共同的普遍现象;主要做法是后勤真正成为大学生的勤工俭学基地,后勤部门千方百计创造条件、提供方便,让学生通过劳动接触社会、学习技能、受到教育,大学生普遍以参加勤工俭学、自己劳动赚钱读书为荣并形成风气,各国都有许多独特的做法,值得我国高校后勤行业学习借鉴。
    2、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建立,为服务育人工作创造了优越的外部条件。后勤社会化改革解放和发展了后勤生产力,学生食堂、公寓、教室、图书馆等办学条件得到根本改善,功能完备,设施先进,具备了良好的物质环境。后勤能够自主选聘优秀大学生或社会专业人才充实管理岗位和技术岗位,能够提供知识型服务和开展相关技能培训,广大学生能够享受优质高效的服务,现代的管理理念、规范的服务模式、先进的企业文化以及后勤员工良好的精神状态等均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全成本核算、精细化管理不仅提高了后期服务的效率,也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为开展服务育人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和人文基础。
    3、服务育人是高校后勤工作的崇高境界和最终目的,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标志。“服务育人”是高等教育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重要方面,优质服务是服务育人的基础和前提,劣质服务谈不上服务育人;只有做好基础性保障工作,才能有时间、有精力开展高层次的育人工作,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代表先进生产关系、代表先进后勤文化,才是真正实现后勤事业的科学发展。
    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服务主体多元化,但所有服务者都应当提高思想境界,以学校需求、学生需求为关注焦点,多承担一份社会责任,充分利用后勤教育资源,增加情感型服务,开展知识型、研究型服务,将后勤建成大学生劳动课教学基地、勤工俭学基地、社会实践基地、技能培训基地,成为学校育人工作的重要阵地,为学生成才、学校发展多做贡献,同时提升服务者的社会地位。
    4、市场经济条件下,“服务育人”不是简单劳动,要求劳动者用心服务、带着感情服务,投入的是感情与关爱,收获的是社会效益,是有成本、有收益的高层次复杂劳动,是服务者、消费者之间的特殊生产关系,可以使服务受到尊重,加深相互理解,扩大服务方市场份额,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所以说,“服务育人”既不是校方强加的义务,也不是服务者单方面付出,而应当成为服务者的自觉行为。
    五、加强后勤文化的内涵建设 不断提高服务育人的自觉性
    服务育人是高层次、高境界的服务,带有明确的导向性与目的性,不但体现后勤劳动者的社会价值,而且隐含服务理念和核心竞争力。高校后勤应当因校制宜,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与经营战略,引进和培养所需各类专业人才,研究和吸收国内外高校先进的后勤文化成果,以经营为核心,形成学习型组织,努力追求卓越;创业以员工为本,服务以学生为本,创造高品位的后勤文化,并形成优势特色,提高市场竞争力。
    教育行政部门、高校领导、行业协会都应当高度重视后勤“服务育人”工作,建立考核评价体系,调动每一个后勤劳动者服务育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增加每一项服务的含金量和附加值,扩大后勤社会效益,取得大面积丰收,使服务育人成为现代大学校园文化的亮点工程。每一个后勤劳动者,都应以热情、规范、诚信、贴心的服务赢得学生信赖,激发他们回报社会的感恩心理,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服务育人活动,使学生既享受服务,又受到教育,还能学到本领,并能长期坚持,贯彻始终。后勤实体应当力所能及地为大学生社团组织提供智力、实验实训场地(所)以及适当的财力物力支持,帮助他们成就事业;通过劳动课教学、亲身体验生产劳动和后勤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让大学生学会尊重劳动、尊重劳动人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后勤须根据自身实际,不断创新后勤文化的内容和形式,发挥各种媒介和载体的功能作用,丰富服务育人内涵,强化服务育人效果,为高校向社会输送合格人才,贡献后勤人的力量与智慧。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安徽新华学院总务处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西路555号
皖ICP备05005190号 联系电话:(0551)65872608 65872618 65872628 65872638 传真:6587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