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返回主站 | 联系我们
 
首页 部门简介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工作动态学习研究办事指南下载中心联系我们
努力构建高校和谐后勤的若干思考
发布时间:2008-11-02   来源: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   作者:湖南农业大学后勤服务集团 谢春春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05年3月19,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研究班上指出:“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求全党同志在建设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更加自觉地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众所周知,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良好愿望,同样也是我们党追求不懈的长远理想。在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第一次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全党奋斗的重要目标提出来,顺应了当前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客观需要,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从而得到了广泛的理解和认同。和谐理论的提出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为它指导人们用更为宽阔的视野来观察世界,引导人们以更为科学的价值观念来评价社会发展,作为改革初期的高校后勤,更要用和谐理论来指导前进的正确方向。
   
构建高校和谐后勤的时代背景
   
1999年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李岚清副总理发表相关重要讲话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关于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关税收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自上而下掀起了以上海的辐射中心的狂风骤雨式的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浪潮。时至今日,已有六个年头。几年来,在政府的领导下,全国各高校理清改革思路,明确改革目标,大胆摸索,勇于创新,有力推动了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就当前而言,绝大多数高校均已完成后勤服务项目的规范剥离,并实现甲乙方契约式新型管理模式;部分学校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相应的人、财、物管理制度,形成较为完善的管理体系;有的高校还大胆自筹或引进社会闲置资源,发展优势产业,注册成立公司,逐步走上外向型和内涵式发展道路。
   
总结几年来的改革,我们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但是,高校后勤社会化依然任重而道远。在现有条件下,各高校还普遍存在着制约后勤近期或长远发展的诸如甲乙方管理模式、后勤产权界定、资产清算核定、注册法人风险、人事分配改革等诸多方面亟需研究解决。作为即将跨出校门、走向市场的新生经济力量,就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来运作,然而,身为高校后勤这一独特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改革产物,又有着自身特有的教育使命,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后勤不仅要像一般企业一样应对市场的激烈生存竞争,而且还要分担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诸多难题,特殊的后勤改革背景注定了高校后勤的先天不足将与残酷竞争狭路相逢。
   
高校后勤实体多、摊子大,任务重,人员机构利益关系复杂,如何统筹全局,切实发挥好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之间和谐效应,构建健康快速发展的和谐后勤,成为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需要细心研究的新的重要课题。
   
构建高校和谐后勤的几个重要方面
   
现在,我们之所以提出构建高校和谐后勤,就是在于目前高校后勤或多或少存在不和谐音,这些不和谐音日积月累之后必然导致质的变化,其结果轻则达不到改革预期目标,重则与改革初衷背道而驰。对于如何构建和谐后勤,结合当前实际,我想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努力下功夫。
   
构建和谐后勤要在服务质量上狠下功夫
   
高校后勤与广大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服务质量的好坏极大影响后勤与师生的和谐关系。改制之前,服务质量是后勤部门工作的最大目标,改革之后,服务质量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后勤服务的质量上不了,不但有悖于改革的初衷,更有悖于市场经济的生存规则,这些年,全国许多高校的后勤也在大大小小的会议或不同媒体上提出打造高校后勤服务品脾的口号,然而,品牌靠什么?在决定品牌形成的众多因素中,质量永远是最具说服力和表现力的筹码,《福布斯》内陆领头羊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精辟概括成功秘诀:创世界品牌,第一是质量,第二是质量,第三还是质量,可见质量在成功企业家心中的分量。服务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不具备其他工业制造品的质量评价量化标准,虽然后勤服务的过程中也涉及一些有形产品诸如食品等物质产出,但是后勤服务更多的体现在对广大师生员工的劳务付出,即无形产品。要解决产品质量的问题,首先得解决人的思想的问题,即要加强员工的服务意识灌输,这个问题解决不了,其余都是假的,或者说是事倍功半的。只有将这种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服务的宗旨内化成员工自身的心理认同,那么,后勤员工全体上下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高质量的服务中去。在提高服务意识方面,培训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当然,我们还可以引进一大批高素质的管理或技术人才,为后勤注入新鲜血液,从而增强高校后勤的生机和活力。其次,服务过程中的监控和完善也是提高质量的重要的鞭策手段。
   
构建和谐后勤要在开源节流上下功夫
   
改革之初,提到经济,许多同志总是避而不谈,多少有点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总以为提到经济二字就是唯利是图,尔虞我诈。至少这一现象在目前某些地方还表现得特别突出。其实,这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也是一个观念大解放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我们高校后勤健康快速发展。离开钱谈经济无异于痴人说梦,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谈经济并不等同于谈钱,关注经济并不等同于见钱眼开,努力搞活经济并不等同于削尖脑袋钻钱。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重要尺码——经济标准在评价后勤改革的成效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高校后勤从福利型机关单位,走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运营道路,是时代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改革大势无法逆转,只有早主动,才能取得早发展,作为一个运作上名副其实的企业,在改革的今天,已经没有回头的余地,面对前面到处坎坷崎岖的发展道路,不得不思考自己生存的压力,高校后勤彻底社会化以后,在原本不大的市场内无可避免地要迎来与狼共舞。在原本不再有拨款投入的情况下要考虑固定资本和人力资本的增耗等。所有的这一切无时无刻不告诉我们,不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发展中的问题,仍然墨守成规,固步自封,那么最终会被这个残酷的市场汪洋所淹没。
   
所以,作为高校后勤,要在搞好师生服务质量的基础上,努力做好开源节流,依靠自身的优势发展一些新的项目,同时注意财务监督,防止铺张浪费。实现社会效应与经济效应两不误,让广大员工切实感受到改制带来的实惠,这是长远之计。
   
构建和谐后勤要在制度建设上下功夫
   
管理学的经典理论指出:管理的基础在于制度。作为高校后勤的管理,同样不外乎于此。长期以来,高校后勤处于统分统管的行政管理模式之下,人治包揽一切的情况比较严重,改革后,随着员工身份的转型和行政级别的淡化,人治效应已经显然不如往日灵验,再者,各高校后勤现有的工作人员大多来源于学校改革分流、拆迁安置、退伍留用和配偶就业等渠道,可以讲,高校后勤长期以来就是一支不折不扣的杂牌军。这种特殊的历史背景造成高校后勤的人力资源质量参差不齐,而且人员数量普遍较大,在如此复杂的人员结构中,人治已经显得力不从心,更重要的是与企业管理的简约原则格格不入。所以有必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的要求,严格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就当前而言,高校后勤在建章立制上下了不少功夫,制度中有许多好的想法出发点很好,但是执行起来有难度,这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的制度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对不是一蹴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情,不尊重这个发展规律,我们肯定会在制度建设上犯激进主义错误,所以,在制定制度时要考虑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同时在执行的过程中要给予关注和评议,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完善,从而增强制度的适用性和实用性。除此以外,我们在推行制度的过程中,同样要建立保证制度推行的监督体系,从而增强员工在后勤服务工作中的执行力。
   
构建和谐后勤要在加强沟通上下功夫

   
人作为高智商的灵长类动物,有别于其他动物群体而主宰整个世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人类具有丰富的信息流,而这种信息流将人类世界的物质流引导在某一时空聚集,便演变成无穷无尽的创造力和征服力。在企业管理崇尚人本思想的今天,与物质流相对应的信息流被高度重视,换句话而言,沟通交流的积极作用被日益重视,对企业而言,沟通包括企业与合作伙伴的沟通,与政府、社会的互动交流,还包括企业内部上下级机构、平级部门之间的沟通,以及员工内部的相互交流。如果这些原本应该相互畅通的环节出现沟通上的障碍,那么,在企业的运行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遇到不必要的阻碍,从而增加了我们在企业管理中的人际冲突成本。对于改革之中的后勤而言,由原来学校的隶属部门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许多日常工作原来由学校统一安排,现在需要自己与各个职能处室,各相关单位部门去协调,许多难题原来由学校牵头处理,现在是脱了奶的娃学会啃骨头,靠自己想方设法解决。虽然说,高校后勤的改革是藕断丝连,打断骨头连着筋,但是,毕竟从学校分离出来,时过境迁,以前不太注意的问题现在需要高度注意,以前不太重视的问题现在需要高度重视,加强沟通就是一个重要方面,这不仅包括与学校相关部门的沟通;与教师学生的相互交流;还包括集团内部的相互协调沟通,做好了各中心,各单位之间,以及员工之间沟通交流工作,不但增强了内部的相互了解,更重要的是促进了相互配合的向心合力;此外,作为不断发展的高校后勤,还有必要加强与政府部门,校外企业,兄弟院校后勤的沟通和协作,这些工作搞好了,有利于高校后勤在校内外的和谐发展。
   
构建和谐后勤要在维护公正上下功夫
   
最近两年,社会公正问题已经受到中央及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从各种媒体渠道,我们可以看到诸如支助贫困学生关心下岗职工讨还农民工工资反对性别歧视等一系列关注社会公正公平的声音。那么什么才是公正,法理学称:公正就是每一人都应当享有属于自己的法律赋予的基本人权。如果说这样的描述还有些抽象,那么最贴近生活的对公正的理解便是,不外加任何人为的干扰因素,让区域内的每一分子,有权利享有同等条件下的同等权利。而这些公正公平又体现在人事分配等许多具体的细节方面,稍不注意,往往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在处理此问题上,要纠正一个观念,因为,有些人认为:强调公正会妨碍效率,其实,其担心存在一个对公正和平均之间的认识误区,他们将社会公正同平均主义混为一谈,平均主义的本质是削高平低,过度强调社会成员生活状态的相似和均等,平均主义的泛滥,必然影响能力强,贡献大的部分份的积极性,这是百害而无一益的。然而,我们谈的公正,就是要以调动最广大人们的积极性为出发点的一种的处事原则,在这种原则下,平均主义的覆辟是不可能的。
   
高校后勤社会化之后,这方面的问题也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突出地表现在多重员工身份的集团内部利益关系很难处理。虽然说在后勤人事上实行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然而在全国范围内,并没有在政策法规的高度对新办法形成任何具有法律效应的统一的文字表述。新人的身份的不确定性,难免出现管理上的种种尴尬局面。再者,经营性单位与非经营性单位的收入分配问题;改制后新进的非临时工的社会保险问题;多种身份并存的高校后勤,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来也必然成为一个大问题。
   
构建和谐后勤要在激发创造力上下功夫

    “
任何一个团体,要发展,要壮大,都离不开来自最广大成员的创造力,随着多元价值观的形成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一个脑袋想问题的时代已经一去而不复返。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事物,新观念,新方式不断涌现,任何一个群体已经不可能单凭一个人,或者一小部分人的智慧来支撑其发展,何况,相比过去,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知识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再习惯于传统的按部就班的机械式的工作,体现在主创意识和参政议政意识的明显加强。所以,任何一个群体,务必尊重、发挥好最广大成员的创造力,才能聚集无穷的发展动力。
   
习惯了多年的行政管理模式,不少惯性思维方式一时间很难得到彻底转变,要立刻迈上规范化的企业化道路,显然不太可能。在当前的摸索阶段,更要集思广益,发挥最广大员工的创造力,为改革发展稳定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如何才能激发员工的创造力?管理行为学认为:人的创造性是有前提的,是以其能动性为前提的,硬性的机械的管理,只能抹杀其才能,而只有满意的员工才是有生产力的员工,因此,高校后勤既要让广大师生满意,同样也要让广大员工满意,忽略了广大员工的满意而一味地追求前者,绝对是荒谬的。而员工的这种满意来源于后勤的组织认同,包含组织的物质认同和组织的精神认同,物质认同体现在物质生活上的提高,他们切身感受到改革的实惠。精神认同体现在对员工劳动和智慧的尊重,精神认同是人们社会生活的更高要求,在当前后勤改革中,通过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机制,增加员工对后勤的关注,增强员工的集体责任感和个人成就感。精神认同的工作做到位,更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从而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为后勤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构建和谐后勤在维护稳定上下功夫
   
稳定高于一切,离开了稳定,构建高校和谐后勤将无从谈起。稳定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稳定本身就是和谐的重要表现,再者,稳定与和谐又是一对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稳定促进和谐,和谐反过来同样促进稳定。对于高校后勤,维护稳定突出体现在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严格抓好餐饮的食品安全、用水用电安全、运输交通安全等一系列涉及人身安全的重要环节,坚决防止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针对学校的特殊情况,有必要在学校的建设中竭尽所能地为学校的一些安置问题提供一些帮助,因为没有学校大环境的稳定,也就不可能有后勤小区域的稳定。
   
除去以上两个重要方面,高校后勤还要注意内部的稳定,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人员流动频繁,如何事业留人,感情留人,保持高校后勤人员的相对稳定也是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安徽新华学院总务处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西路555号
皖ICP备05005190号 联系电话:(0551)65872608 65872618 65872628 65872638 传真:65872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