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返回主站 | 联系我们
 
首页 部门简介机构设置规章制度工作动态学习研究办事指南下载中心联系我们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问题探讨
发布时间:2008-10-30   来源:中国院校后勤信息网   作者:哈尔滨师范大学学生公寓管理中心 徐振岐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摘   要: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化,打破了高等教育发展的“瓶颈”,为我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改革仍面临着一些现实的困难和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本文以公共经济学相关理论为基础,针对高校后勤改革的理论支撑问题,进一步探讨了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服务模式问题。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模式

 

一、后勤与高校后勤

高校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后勤。那么“后勤”的含义是什么呢?一般来说,“后勤”一词来源于军队,指为军队提供物资和技术保障的体系。对应于“后勤”的英文词是“Logistics”,而“Logistics”源于希腊文“Logistikos”,起源于西方早期战争,意思为“计算的科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Logistics”在军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当时是指军队为维持战争的进行所需的人和物的支持保障系统。二战以后,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世界经济的竞争日益激烈。西方各大公司、企业为了保持自己的垄断地位,在竞争中获胜,纷纷把军事上的“Logistics”思想和方法运用到生产管理中去。伴随着“Logistics”在企业中的广泛使用,各行各业都将内部的行政事物和物资保障称之为“Logistics”。

“高等学校后勤,按照一般分类,包括总务后勤管理、基本建设管理、物资管理等方面。”总务后勤管理,也叫生活后勤管理,是师生员工在校生活的

重要保障,主要内容有:师生员工吃、住、行方面的生活服务和管理;水电暖的正常供应;校园环境、通讯设施、医疗卫生保健工作;托儿所、幼儿园的管理以及招待所、餐厅、浴室、理发室、商店、书店等商业设施。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理论总结,高校后勤把“三服务、两育人”(服务于教学、服务于科研、服务于广大师生员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作为根本宗旨,坚持

以人为本、开拓创新的科学发展观,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后勤体系。

二、社会化与高校社会化

   “社会化”概念属于社会学的范畴,《辞海》将社会化解释为普遍化,如“劳

动社会化”、“功能社会化”等。高校后勤社会化,即是将社会化自身的属性引入高校后勤。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按照社会分工,组织社会的生产、流通、分配、

交换和消费就叫做社会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是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市场提供服务,学校自主选择,政府宏观调控,行业自律管理,职能部门监管’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通俗地讲,高校后勤社会化就是将高校后勤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之中,使其成为经济体系和市场体系当中具有教育特点的一个组成部分。

三、高校后勤改革理论支撑问题

后勤社会化需要理论支持和引导。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一项复杂且政策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工商、税务、劳动、人事、工资、医疗、保险等部门。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虽然经过多年尝试并积累了大量宝贵经验,但仍然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后勤社会化理论准备不充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不明显。由于政府的主导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参与不到位,缺乏量化评估的刚性指标体系。对后勤自身而言,如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后勤实体如何注册,政府与高校如何投入,改革的责权利关系如何明确,都需要理论支撑。

四、公共产品的相关概念

在公共经济学理论中,社会总产品分成私人产品、公共产品,以及介于它们两者之间的混合产品。公共产品是相对于私人产品而提出来的,私人产品有三个特性:效用上的可分割性、消费上的竞争性和收益上的排他性。纯粹的公共产品与此相反,其效用不可分割,是面向整个社会提供的,无法按照“谁受益谁负担”

的原则限定为付款人享用;其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一个人或机构享用,并不排斥、妨碍其他人和其他机构享用;其受益上具有非排他性,即在技术上无法将拒绝付款的个人和机构排除在受益范围之外。

    在纯粹的公共产品和纯粹的私人产品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并不纯粹的公共产品和并不纯粹的私人产品,我们称其为准公共产品。典型的准公共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价格排他的公共产品,这类物品效益可以定价,其效用名义上针对全社会,但在受益上可以实现排他性,谁花钱谁受益;另一类是拥挤的公共产品,指随着消费者人数的增加而产生拥挤,从而减少每个消费者从中获得效益的公共产品,其效用虽为共享,但消费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竞争性。

五、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服务性质的划分

高等教育不同于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具有公共品性,其费用主要由政府补偿。高等教育具有准公共品性质,一方面受教育者从受益的角度,应该予以一定的补偿,如交纳学费。另一方面,政府作为社会利益的代表,对高等教育的外部效益,也给予一定的补偿,如教育拨款。但是,如果我们把一个人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分为教育过程和生活过程,那么,政府的补偿应该集中在教育过程,而学生的生活过程则主要是个人消费过程,应该由个人补偿。教育过程和生活过程的区别,使得我们在对待高校后勤服务时,对教学科研后勤和生活后勤采取不同的改革思路。

实际上,任何公共产品总是与一定的集体或组织相联系的,公共产品总是某个集团或组织的公共产品,也就是说,公共产品具有层次性,公共性程度高的公共产品与大的集体或组织相联系,程度不高的公共产品与小的集体或组织相联系。从这个角度说,一个国家有受益范围为国家的公共产品,一所高校也有受益范围为这所高校的公共产品。同时在这所高校内,还存在着受益范围小于全校的各种准公共产品和个体受益的私人产品。从消费性质和排他程度上,高校后勤的所有产品或者服务可以划分为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私人产品。

六、教育领域引入准公共品概念,为我国高校后勤多元化改革和发展奠定理

论基础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将教育看成准公共产品,认为可以采用市场机制和政府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办教育。而我国在包括改革开放以后的很长一段时期把教育看成公共产品,认为只有政府才能供给教育产品,只有公共事业单位才能生产教育产品,政府应该包揽教育的一切。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深化,我国逐步摆脱了把教育看成是一种纯公共产品的旧观念,而开始较全面地接受了它是一种准公共产品的观念,认识到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既可以由市场提供,也可以由政府提供,或者部分由政府提供,部分由市场提供,并进一步认识到教育本身是一个产业,发展教育是一个可以拉动市场需求的重要因素。

    准公共产品概念的引入,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观念上的全面更新,也为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打开了通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正在全面铺开:在办学体制上,从政府为唯一的办学主体改革为多种形式的办学主体;在筹集教育经费方式上,从单一的财政拨款渠道改革为多渠道、多方式的融资方式;在培养人才方式上,从免费上学改革为建立高校收费制度,交费上学,等等。

    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关于高校后勤保障模式的观念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人们不再认为高校必须全包后勤管理与后勤服务的职责。高校后勤进行了单项承包、多项综合承包、小机关,多(大)实体、引进社会力量办后勤、不同高校后勤联合管理、联合经营等多种改革形式的探索。

    高校后勤正在逐步走向市场,逐步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逐步释放出高校后勤的生机与活力。

七、高校后勤应分项目选择后勤服务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过程中摸索了多种改革模式,概括起来有三种:一是把原有行政管理模式转化为由学校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后勤经济实体进行管理的企业化模式;二是引进社会力量,把后勤项目以委托、合作或承包的形式进行管理的完全社会化管理模式;三是政府引导,多所高校联合,实行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办后勤的联合化管理模式。从实践的结果看,每一种后勤管理模式的优劣和成本各不相同。

   以交易成本理论来分析这个问题,无论是高校自办后勤经济实体,还是后勤社会化(通过交易活动从组织外获取各种服务)都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对前者来说,包括因分工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带来的效率损失。对后者来说主要是交易成本。

   具体分析高校后勤服务项目,如饮食服务,学校对饮食的关心并不仅仅限于让学生吃饱,还包括饮食安全、学生可承受的价格等方面的问题。如果由社会服务机构提供饮食服务,学校将很难监督这些餐厅的卫生情况,毕竟学校不是行政机构,没有执法权。出于饮食安全方面的责任心,学校将在游说卫生机构以及收集各个餐厅不卫生的证据方面疲于奔命,而且效果不会太好。差不多所有中国高校周围都有各式各样的饮食摊点,它们的卫生条件都是极其差的,而对此学校没有办法进行管理,社会卫生机构目前也无法完全监管到位。低价格的饮食具有较低的利润率,作为只关心自己利润率的餐厅来说没有动力为学生提供低价格的饮食服务。饮食服务的完全社会化势必要造成学生生活费用上升,一些学生可能将无力保证继续上学。由于学校无法掌握社会服务机构的经营信息,所以不可能通过补贴餐厅的方法来鼓励他们为学生提供低价格的饮食服务。而通过在一定程度上将餐厅纳入组织内,则将大大降低此类交易成本。城市建筑公司通常都是自办食堂来为民工提供饮食服务而计算机公司一般都倾向于直接从餐饮公司订饭,其道理也和学校要办食堂一样。地点因素也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后勤服务是否适合社会化。学生总是倾向于在校园内和附近就餐,越是临近教学区和宿舍区的食堂越能够得到学生的青睐。一个学生远离教学区或宿舍区就餐的成本看起来不大,但上万人的成本就相当可观了。这种场所的特定性决定了交易双方易于锁定一种关系,从而相区别于经济市场契约。学生住宿,学校关心的不仅是居住,还包括学生的安全问题,还关心学生在校内学习期间的行为表现。正是学校对某些服务项目的具有某些特别的关心和要求使得这些服务项目具备了交易成本经济学中所界定的“特定性”,从而使得这些项目某种程度上被延伸的组织所包容。

    通过简单的分析,我们会发觉对高校饮食和住宿项目后勤社会化模式上选择自办后勤实体进行企业化管理更为恰当。其他一些服务项目更适合完全社会化,如保洁、通讯、邮政、小学、幼儿园等则可以采取完全社会化模式。因此,我们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切不可一刀切,亦不可不加选择地出让市场,而应该因地因校因项目选择模式,否则,最终可能导致我们后勤服务总成本增加。

【浏览次数: 次】 【字体: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版权所有: 安徽新华学院总务处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望江西路555号
皖ICP备05005190号 联系电话:(0551)65872608 65872618 65872628 65872638 传真:65872323